分類
台灣史

翁佳音/ 老番的台灣史 : 打狗打鼓 20210120


教女與老番曾就古代航海簿(針經)中的「虎頭山」、「虎尾山」與「虎仔山」究竟指哪裡討論過,老番遲遲不表態。除謹慎外,是很期待接棒者提出自己的觀點,不要遇到已出版常被引用的「權威」論著,甚至是「原檔」與「原文」所唬住,忘記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虎頭山,〈指南正法〉原文說「即打狗山」,歷來註解便沿著這條路線弄成權威說法。然而,還是有些研究者認為「虎頭山」是指清代文獻臺南一帶仍存的山名,顯然權威尚未定論。若我們能靜心在傳統航海簿的文脈中吟味,不要動輒認定傳統記錄錯非多,或認識不清,那麼學問會很好玩。

首先,我們得承認一下古人也不全是笨瓜。上述的「虎頭」、「虎仔」與「虎尾」三個山勢形狀,古人不會弄亂,究竟是一條長長山脈,航海人用隨意角度來命名,還是不同地方的山勢山形?問題不只這樣而已,航海簿記錄的三個虎山,開船到臺灣最南端的沙馬磯頭,時數(更數)有一樣,有雙倍,到底啥回事?三座山名真的是同一地點??打狗山又名「虎頭山」,高雄文史界如何解釋???

不被權威唬住,歷史才好玩,不是大師說了算。老番忘記有無說過如下話:打狗山地名原來是「打鼓仔(Tân-kóu-á)山」,南邊有「猴山Apen berg」,後來當地人用風水角度再繼續命名,「左旗右鼓」,旗鼓相當。北邊(右)既稱「鼓山」,南邊(左)於是叫「旗山」,原「猴山」的彌猴北遷去鼓山,旗山東岸之港順理成章名「旗後」。寫到這裡,不是老番故意唬爛,故意讓學問高深,臉書不能講太長,等一下要去高雄,若高雄人有興趣,老番再說(發於高鐵車中)。

原文出處 翁佳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