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質平神父(Rev. Jakob Hilber, 1917-1985)隨白冷會應花蓮教區費聲遠主教(Bishop André-Jean Vérineux, 1906-1983)之邀於1953年奉派進入臺東宣揚天主教,象徵白冷會與臺東結緣之始,所以白冷會在臺近七十年~~這麼長的時光~~甚至比小編在臺灣生活的日字還長久,實在不能不從錫質平神父的愛在臺東33年的故事開始說起…
錫質平神父為瑞士人,於1938年入白冷會,1953年來臺傳教,為白冷會外籍傳教士於臺東開教先驅,迄1985年3月28日病逝於臺東聖母醫院,可謂半生都在臺東從事福傳以及教育、醫療與社會服務,點點滴滴凡33年,安息主懷後,仍長眠於大武鄉南興部落,與排灣族故友劉樟相伴。
錫神父傳教初期以南迴地區為始,首入大武南興部落開教,期間與部落頭目劉樟家族建立半生情誼。在臺奉獻33年,錫神父協同其他先後來到臺東的白冷會神父與修士拓展教務不綴之餘,期間亦曾任白冷會臺灣教區區會會長、康樂學生宿舍院長、鹿野本堂神父、臺東培質院院長、公東高工總務主任、大武本堂神父,而白冷會早期即興辦之各種教育、醫療與社會福利事業背後,也多半可見錫神父身影,其影響之深遠,不言可諭。
錫神父對臺東的貢獻,至今最為地方津津樂道者,莫過於他創辦了至今仍以精良木工技藝聞名的公東高工,以及造福東臺貧窮子弟學習與教育的培質院,著實裨益地方漢人與原住民族群良多;不用說位於公東高工大樓頂樓的公東聖堂,其外部與內部設計與裝修獨特,乃其重要文化遺產。
此外,錫神父力邀聖十架慈愛修女會前來臺東從事醫療服務,不但再續白冷會與修女會長期合作關係,對於改善臺東醫療資源有所裨益,曾設聖母助產院、聖母醫院與救星教養院等機構。再者,為改善原住民部落生活,亦大力推動「儲蓄互助」與「河川地築堤耕作為良田」等運動。凡此教育、醫療與社會福利事業之種種所延伸出來的「錫神父的愛在臺東」的故事,將成為本系列後續篇章主要內容。
「錫神父的愛在臺東」可以錫質平神父與大武南興部落劉樟家族的半生情誼開篇。白冷會於大武堂區開教,實與劉樟密切相關。戰後初期大武鄉間醫療資源匱乏,南興部落頭目劉樟因肺結核到臺東治病,其子劉德禮在臺東市區漁會工作而接觸到錫質平神父,因緣際會下,趁劉樟到臺東治病帶他參加天主教禮儀。劉樟認為天主教祭禮與比原住民傳統祭禮完整,便邀錫神父到大武鄉傳教。
由於劉樟為南興部落頭目,且與鄰近部落關係良好,有助錫神父於大鳥與森永等地傳教,長期密切情誼由此建立,即使劉樟身後,錫神父對劉家持續友好。例如,錫神父不但照顧劉家,亦費心培養劉家長孫,將之安置於培質院培養,雖因調皮讓很多神父傷神,錫神父卻說:「人還沒死之前,都不能蓋棺論罪。」之後,在錫神父教導下,劉家長孫終進入輔仁大學研讀法律,並期待他能以法律知識造福原住民族群。
同樣地,劉樟家人也非常關愛錫神父,曾至醫院探望病榻上的錫神父,甚至在錫神父即將過世之前,力邀他與劉樟一起長眠南興,最後成為神父遺願。
1985年3月28日,錫神父因病逝世於臺東聖母醫院,4月13日依錫神父遺願移靈至南興天主堂行告別彌撒後,最終長眠於劉樟墓旁,與故友繼續相伴。當天,臺東地區眾多地方民代、公東高工師生和校友,以及臺東各堂區教友,都來送神父最後一程。據劉樟家人回憶,當時送葬車隊很長,參加葬禮的人約有千餘,可見「錫神父的愛在臺東」的迴響。
雖錫神父離世三十餘年,但其身影仍長駐臺東教友記憶。2017年,正值大武堂區開教六十週年紀念,一座玻璃材質的錫質平神父雕像佇立大鳥天主堂前,象徵教友對錫神父的緬懷與感念,以及長立教友心中的座座豐碑。
原文出處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