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ART

台灣文化部 : 【「娘」又怎樣?跳脫框架也很可以】


近日中國針對影視圈公布新一波辦法,對於藝人外貌規範,明文登載「杜絕『娘炮』等畸形審美」,引發關注,也再度開啟社會大眾對於性別氣質議題的討論。女生就該留長髮?男生不能愛打扮?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理所當然。
東京奧運時,我們見證了許許多多運動員,無分性別,在賽場裡各自展現屬於自我的力與美;金曲獎剛落幕,我們也看見,紅地毯上,許多音樂人突破框架,各自用創意與美感兼具的裝扮展現自我。作為亞洲第一個開放同性婚姻的民主國家,生活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理解,多元而非二元、豐富而非呆板的性別氣質展現,不過是社會常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同、每個人也有自己喜歡的樣子。
臺灣其實有不少出版創作,都能夠幫助大家認識性別的多元樣態與建構過程。一起來支持臺灣創作,也歡迎分享你的清單!
🏳️‍🌈 影視作品 🏳️‍🌈
蔡佳璇,《游移之身》(2020)
王育麟,《阿莉芙》(2017)
侯季然,《不一樣又怎樣》系列紀錄片(2015)
易智言,《藍色大門》(2002)
🏳️‍🌈 專書研究 🏳️‍🌈
盧省言,《有毒的男子氣概:從希臘英雄到現代新好男人,歷史如何層層建構「男人」的形象》(2021)
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臺灣社會(第三版)》(2018)
戴伯芬主編,《性別作為動詞 巷仔口社會學2:性別如何形塑,又如何在行動中翻轉》(2017)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擁抱玫瑰少年》(2006)
畢恆達,《空間就是性別》(2004)
🏳️‍🌈 文學創作 🏳️‍🌈
廖之韻主編,《性別平等議題多元選讀本》(2019)
鄭博真著,袁知芃繪,《不愛穿裙子的美莉》、《愛穿裙子的阿旺》(2019)
李屏瑤,《台北家族,違章女生》(2019)
唐默,《違憲紀念日》(2018)
林滿秋,《黃洋裝的祕密》(2017)
林佑軒,《崩麗絲味》(2014)
勿忘玫瑰少年
展現自己喜歡的樣子沒有錯
原文出處 文化部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