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REVIEW

畢恆達 : 中國的學術抄襲


2019年城鄉所的王志弘上 Google 發現自己多了一篇期刊論文,嚇了一跳。經查詢,原來是中國學者劉斌擅自將他的論文:王志弘(2015)領域化與網絡化的多重張力:「地方」概念的理論性探討。城市與設計學報,23,71-100。加上自己的名字後,變成兩位共同作者,原封不動又投稿給中國的學術期刊。劉斌、王志弘(2019)領域化與網絡化:地方的多重張力。人文地理。經檢舉後,這篇抄襲文章從期刊網站中下架,作者劉斌也公開發文道歉。

無獨有偶,有中國學生寄 email 給我,要我查證是否論文也被抄襲了。原來是我們的這篇論文,畢恆達、謝慧娟(2005)〈女性研究者在田野中的性別處境與政治〉。《女學學誌:性別與婦女研究》,20,93-128。被中國學者直接濃縮改寫(從二萬多字刪減到一萬字左右)後,又投給中國的期刊發表為,蔡玲(2014)女性在田野調查中的性別處境研究。中華女子學院學報,3,57-63。最有趣的地方是,蔡玲為了怕審查人看出端倪,很小心地把臺灣用語都改成中國用語,因此讀起來好像田野就在中國。例如把鄉長改成區長、把當地頭人改成當地領導、把里長改成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把賀伯颱風改成汶川地震、把煮了一道冬瓜排骨湯改成煲了冬瓜老鴨湯。

我將訊息傳給期刊編輯後,該文從學報網站上刪除,學報刊登道歉啟事。作者也寫一封道歉信。除了這篇,蔡玲同時也抄襲(刪減)了嚴祥鸞的論文。我對一下時間,很有可能是在她就讀博士期間,依畢業規定需要有期刊論文發表,因此利用臺灣與中國的資訊差,直接抄襲畢業,然後到大學任教。

原文出處 畢恆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