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抽空一小時,帶著小孩去看考場。
老實說,這輩子未有考前看考場的經驗,國中畢業那年,本來是要慎重面對高中聯考,準備動身前往考場看看,不料,一群同學在泡沫紅茶聚會,興高彩烈,茶酣耳熱,大家也都認同反正考上的不會是自己,於是國三下學期那個難得的午後,就沒有浪費時間在前往考場的路程。當然,我們始終沒能預測考試的成績,但對於預期落榜這件事,大家都有高度共識。
今年拜疫情之賜,禁止家長陪考,這是德政。我這一輩子,考試也從來沒有家長陪考的經驗,在校際壁壘分明的時代裡,考場,是瞧瞧其他學校帥哥美女的重要機會,家長在場只會礙事。就算家長可以成為一日AI手動電風扇、食物運輸機,我還是覺得家長不要陪考的好。
昨天,幾個學校的數百男女,在間小學校中來來往往,國三生忙著找自己的座位,我則忙看著現在國中生都如何相處,以前,還在動員戡亂時期,學校是最具體力行「動員戡亂」的地方,應該是考高職還是高中的時候,考場就曾遇到兩校學生一言不合打架衝突。
考場中兩校學生的群聚,很常出問題,確實,校跟校之間,比賽誰考上第一志願的較多,也比打架誰贏。國中母校,每個年級超過三十班,光是A段班還能分成A+、A、A-等三個層級,各級流動動態調整,足以維持高績效,總之,本校人力資源各自專精且數量豐沛,考試與打架,從來都能稱勝。
奇怪的是,對外出戰的校園大哥,校內地位的打造,通常都以反抗學校所有的規定為策略。他們成天往訓導處的時間,比去福利社的機會還多,每天都在訓導處接受刑求,經歷非人所能忍的淬鍊。但只要對外,他們彷彿都可以跟訓導處的老師們結成一體。
有一次,我被找去「問案」,一群因為跟其他學校學生打架,剛從少年隊﹝大家知道這是什麼嗎?不是東山紀之那一隊喔….東山是誰?好吧,當我沒說﹞被領回來的學生也在場,我看到生活輔導組的組長,開始在熱身了,他是體育系的,習慣很好,很知道運動前要熱身,但沒想到開口的第一句話就問「打輸還打贏?」,學生答以「打贏」,他們都笑了,之後才開始動員戡亂的事。
我其實是帶著看好戲的興奮心情,想看看現在不同學校學生相遇時會如何。80年前,嘉義街頭,嘉農的學生會對嘉中的說「你們除了讀書,應該什麼都不會吧!」嘉中的學生則通常會嘲諷嘉農「要下田幹嘛還要穿制服啦,農夫!」然後,接下來就會有更熱絡的互動…..
昨天的學生,都帶著一雙柔和的眼睛,男女相處自然,異校生在走廊相遇時沒有先說「看三小」,還會彼此讓路,這三、四十年來,這社會還是有在改變…..
原文出處 謝仕淵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