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公車上,看到一個老人與外籍看護。他們在博愛座聊著天,臉上掛滿了笑容。到站時,老人將一件薄外套遞給看護,就像是自己的孫女。我一直盯著他們,感覺這個畫面非常魔幻,然後才意識,我認為的魔幻,正是魔幻本身。
我多麽希望那是能在台灣,天天看到的畫面。
今天開齋節,台北車站突然出現了許多警察,用來維持車站大廳淨空。結果反而讓旁邊的走道擠滿了人。
看似是為了防疫的必要之舉,卻實際展示了「大廳淨空」執行上是多麽荒謬。動用大量員警,試圖造成真正的動線堵塞,但結果也沒有。索性就整理了這幾天下來,幾個常見的、反對台北車站席地而坐的論點,以及我為什麼認為這些論點並不合理。
#文長慎入
📣 車站大廳本來就不是用來坐的。
在座椅拆掉前,車站大廳「本來是用來坐的」。在售票中島拆掉前,車站大廳「本來是用來買票的」。
所以這邊的「本來」,是哪一個本來?
還是自己想像的本來?
看見一個空間,而自然產生對此空間應有使用方法的想像,這並不奇怪。但是硬要套用到每一個人身上,以「我覺得這是門面」禁止其他人使用,那就很奇怪了。
車站大廳在鐵路局的規定下,可以舉辦活動。顯然,這塊空間「本來是沒有要拿來幹嘛的」。
📣 台鐵是全面禁止席地而坐,沒有針對特定族群,何來歧視?
想像如果現在台鐵規定「每個人使用廁所時間不得超過 30 秒,以免影響其他人權益。」這應該很明顯是在壓迫女性。
或是公車規定「上下車不得超過 5 秒,以免造成誤點。」這大概也是壓迫行動不便的人。
表面上沒有針對特定族群,實際上卻只有特定族群受影響,這就是假中立、真歧視。移工一週一天的假日,沒有太多舒適且不需花錢的地方可去。面對這個問題,我們該做的是提高移工的福利,而不是先用低薪高工時壓迫他們,再設立一些只會排擠到他們的規定。
另外,根據我自身的經驗,當心裡浮現「我沒有歧視,是你們聽不懂我在說什麼」那百分之百是在歧視。通常有這種想法時,我會先盡全力理解別人在什麼,而不是衝動反駁。
那樣歧視會側漏,不好看。
📣 要辦活動就該申請找場地
乍聽之下邏輯非常合理,卻誤會了開齋節,並不是組織舉辦的節日慶典,而是伊斯蘭教徒們自發的聚會。如果這必須要事先申請,就必須面臨「幾人以上在路上走算是聚會」這類問題。
有些人則拿出集會遊行需要申請來比擬。然而集會遊行法僅規範室外的集會、遊行,室內不需要申請,且宗教、民俗、婚喪喜慶相關活動都不需要申請,這樣的比擬恐怕並不合適。規定這塊地,比全台灣的馬路都要尊爵不凡,不僅莫名其妙,還顯得意圖非常明顯。
📣 台灣文化就是不會席地而坐,到外地就該尊重那個地方的文化
這應該沒什麼道理。平日坐在地上的幾乎都是台灣人。而且如果到北車繞一圈,誠品地下街旁邊的階梯,也常常坐滿了人,然後擋住上下樓梯的通道。如果去國父紀念館,練舞練累了的高中生,也都是直接坐地上。
確實,許多人從小被教導地板很髒、不要坐地上。但這個說法,誤會了移工是「習慣坐在地上」。不是的,單純只是旁邊沒有座椅而已。
一次,我路過車站大廳一個印度市集。買了食物後,才發現根本沒有地方讓我坐著吃,於是我找了一塊黑色的地板坐了下來。沒有人對我投以異樣的眼光,因為大家都是這樣坐的。
我不相信說出這句話的人,這輩子都沒有坐在地上過。
—
就如同我看到人擠人的夜市,也會覺得很討厭一樣,我能理解看到一大群人聚集,心裡會自然生出反感。
不過,夜市現在已經成為台灣特色,是對外觀光宣傳的特色之一。容納多元文化的自由氛圍,是否能成為下一個宣傳特色,一個真實的、「象徵台灣的門面」?
文章已經太長了,但我還是要任性地貼一首之前寫的詩。畢竟這個粉專,也曾經是以詩為主題的呢。
〈遷徙〉
發現列車沒有所謂終點站是在一個雨季夜晚
所有人都在對面等車:「還會倒著回來呀。」就像生活
有時佔據一個四十五公分見方的位置
就是至關緊要的事
遷徙從來不曾停止
牛羚的踏足聲帶著雨
包裹起你的全身
租屋套房到公司到沒想法而遷就的小便當店
車廂漸漸被填滿時你猜想
他們也都是坐了一輩子的人
嬰兒椅課桌椅人體工學椅
所有人都知道列車會把自己載往哪裡
雨季。新生的草在腳底下隱隱抽動
你已分不清是地磁或者氣味或者基因編就的程式讓你
在島的端點擺盪
忘記家的模樣有時甚至
忘記家的意思
偶然如同斑馬路過金合歡地球路過神
你仰望米白色天花板試圖找尋星辰
卻看見他們在車站大廳
黑色格子邊緣找一個位置
行人繞過異國語言像行星碎片繞過肉體
——搬運照護、戴罪與受傷
有時因為意外,有時因為目光
隱形的疆界切分莽原
塞倫蓋蒂到馬賽馬拉
氣候錯置的大地終將被佔據
你聽見遠方吉普車心跳般規律
更安心睡著了:「等一下還會倒著回來吧。」
任列車一遍一遍一遍載著你過站
當台灣在國際上找位置,國內卻有許多人,不願意給人一個位置。這或許才是魔幻。
原文出處 ㄩㄐ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