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網路聲量家 石明謹 : 台灣準備好就來抓漏網之魚 20210127


今天新增三名境外移入,沒有本土案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件事,那就是現在所有境外移入的案例,通通都有出發地三天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這表示什麼?這表示就算你進行入境普篩,對於疫情的防治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每個入境者都持有陰性證明,這表示他們已經經過普篩,只是篩的地點在國外而已。

為什麼檢測陰性還是會染病?第一種可能,檢測不準或是造假。第二種可能,在檢驗之後才染病,由於是三天前的檢測報告,當然有在這期間染病的可能。第三種可能,無法避免,在機率上一定會有的偽陰性。

不管是那一種,進到台灣之後都必須要接受十四天的隔離,基本上染病過了十天之後,就算驗出來是陽性,感染力也非常非常低,ct值27以上,驗到的都是死掉的病毒或是基因的片段,也無法培養出病毒,所以現在看到在14天隔離期之後,自主健康管理7天內驗出來的患者,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危險。

回到普篩的話題,為什麼我們不做入境普篩?因為入境普篩你還是要隔離十四天,因為就算陰性也不代表安全,既然全部都要隔離,那篩了也沒有意義,不如等有症狀或有特別原因(如有接觸史)再來篩檢,那萬一有人其實染病卻沒有篩怎麼辦?反正他都已經隔離十四天,就算真的出到社區,也已經沒有危害了。

既然沒有要普篩,那為什麼要檢附國外的核酸檢測證明?因為在國外先篩檢跟入境後篩檢完全是兩回事,在國外篩檢會先篩掉一批真的陽性患者,如果這些人進到台灣才篩檢出來,那麼就會增加台灣的醫療負荷,同時也增加同機人的感染機率,雖然難免還是會有檢測陰性的病患,但是至少可以篩掉九成,風險是完全不同的。

為什麼不進行隔離完成後的普篩?因為隔離達十四天,已經沒有感染危險,篩檢這個時期的病患,你只會增加「沒有傳染力的病患人數」,也就是跟「痊癒解除隔離」的人數意義一樣,如果你是要做完整的疫調或醫學研究,那當然隔離完之後全面篩檢,才會知道那些人其實有發病,只是在這十四天沒症狀然後自然痊癒了,但如果以「防疫」的角度而言,知道那些人發過病但已經沒有傳染力,耗費這麼多的成本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真的真的真的有上天註定怎麼都驗不出來的漏網之魚,我們也戴好口罩,時時洗手,準備好了。

原文出處 石明謹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