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網路聲量家 石明謹 : 台灣運動發展的最大阻力,就在本能寺!20210221


這是很沉重很痛心的一天,文章也許有點長,但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
在四年瘋一次足球的台灣,「世界盃」這三個字,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在女子運動的領域,我們現在有很接近的機會。2023年世界盃女子足球賽,將要擴充為32隊,加上地主國澳大利亞直接晉級,亞洲區將會有5+1的名額,以目前亞洲區各國實力來看,中、日、韓、朝的希望最大,剩下的一席直接晉級名額,預期將會由第二等級的國家來競爭。
其中台、越、泰三國是最有力的競爭者,緊追在後的則是緬甸、伊朗、菲律賓等國,2018年亞運會台灣曾經擊敗越南,2019年奧運資格賽,也曾經險勝泰國,雖然必須承認整體實力我們還是略嫌不足,但過去的比賽證明,擊敗上述兩個強敵並不是不切實際的夢想,我們離這個目標,很近。
只想把選手關在訓練中心,對足球這種運動毫無幫助
過去台灣在各種體育賽事的國家隊組訓,一直有「集中管理」的迷思,總以為把選手關進左訓中心一年半載,透過密集的訓練,就可以提升選手的實力,但是這樣的方式,並不適用於所有類型的運動。
足球就是最好的例子。
過去也曾經有長達一年以上,對選手進行「監獄式」訓練,但是除了在體能上有較明顯的作用之外,缺乏比賽經驗跟長期枯燥乏味的訓練生活,讓選手在正式比賽的時候,完全無法進入狀態,最後更是出現沒有人願意進國家隊的窘境。
由於長期關在左訓中心,也沒有時間參與母隊的訓練及比賽,結果最後反而是沒有參加集訓的選手,有更好的狀態與比賽機會,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越訓練越糟糕,加上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完全沒有國家隊移地訓練的空間,連邀請外隊友誼賽的機會都沒有,如果不將國內賽事與國家隊訓練結合,更是沒有進步的可能。
足球屬於團體型的球類運動,透過不斷的比賽之後,再進行檢討與磨合,才是最佳的訓練方式,以職業足球發達的國家而言,國家隊根本不需要經常集訓,平時職業聯賽的強度已經足夠,在重大比賽前的兩週,再將國家隊成員集合,做戰術的演練即可。
台灣目前的聯賽隊數與強度,自然還無法以上述的方法進行,因此為台灣量身訂做適合的訓練方案,就是打進世界盃的關鍵,過去半年足協及國家隊日籍總教練越後和男先生,跟國內各球隊及選手持續溝通研究,最後擬定兩到三輪的木蘭聯賽比賽之後,再進行7-10天的國家隊集訓,然後再進行兩到三輪的比賽,再進行下一階段的國家隊集訓,同時兼顧以賽代訓的概念,也能利用集中訓練來加強。
「集訓」必然會影響正職,但體育署一天只想發516元
這段期間足協也跟教育部、體育署陳述過上述情形,長官也同意在關鍵期應該不吝於給予選手最好的訓練環境與待遇,因此足協也提報了從今年開始,目標世界盃的長期集訓計畫,其中對於已經就業的選手,將提供與過去集中訓練相同的月薪待遇,也得到教育部長與次長口頭首肯。
然而,到了國家隊開訓的2月20日,左訓中心及體育署依然對於選手的補助,依舊不願同意以長期集訓的方式給予,只願意給予選手集訓天數每天516元新台幣的津貼,足協理事長邱義仁認為這數字實在太難看,所以自掏腰包補為整數1000元。
對於體育署而言,選手每集訓一天,給一天的津貼似乎天經地義,但對選手而言卻不是如此,不管你一個月去集訓十天、二十天、三十天,你都勢必要影響甚至辭去原有的工作,不會因為你每個月集訓的天數不同而有所區別,有人認為到國家隊集訓,每個月給四萬多台幣的薪水相當優渥,然而這是完全不理解選手的難處。
目前台灣的幼兒足球發展蓬勃,足球教練相當缺乏,國家隊等級的選手,要找到一個月薪三、四萬以上的教練或教師職務並不困難,而且是長期穩定的工作,國家隊一個月給四萬出頭,還只保證你半年的收入,等離開國家隊,你還要重新找一份工作,這待遇其實根本就沒有吸引力。選手並不是非進國家隊不可,事實上,不進國家隊發展的路更寬廣,收入也更好。
願意參加艱苦的訓練,放下家庭與工作南征北討,為的只不過是對於國家的那一份責任感,但這份責任感不可能無限放大。
不要再用「代表國家是一種榮耀」這種冠冕堂皇的理由,除非體育署所有的公職人員也都秉持同樣的精神,以身為公務員為榮耀,每上班一天領516元,否則就沒資格要求選手在沒有經濟保障的情況下為國效力,大家都熱愛國家,但不代表每個人都要為國家做牛做馬、任勞任怨、不求回報,選手做的不是慈善事業,即便是慈善事業,員工也會領取應有的報酬,否則誰又能做得長久?
因為主管者的觀念,為國爭光變成一件「找自己麻煩」的事
上級長官們總是認為,「沒有關在訓練中心」就是「沒有在訓練」,這樣的觀念真的已經跟不上時代,選手在比賽之後要進行檢討,要由國家隊教練進行指導,然後在集中訓練的期間得到演練與實踐,這個過程一樣要長達半年,選手並沒有在「鬼混」,何況這個計畫並不是國家要像職業球隊一樣,長期供養球員,只是針對社會選手在前進世界盃關鍵的衝刺期,讓他們沒有生活上的後顧之憂而已。
沒人可以保證一定能踢進世界盃,但是倘若你連試都不試一下,怎麼可能有機會?要做這個努力與嘗試,必定要有足夠的奧援,誰能要求所有的選手都拋下一切去實踐這個夢想呢?如果國家給了資源,我們依舊輸了,只能說努力不夠、技不如人,然而選手沒有好的環境,再努力也只是枉然。
當你辭去工作,或是暫停教職請代課老師,進入國家隊為國家爭取榮譽,每個月只能領到五、六千元,很多選手就這樣咬著牙拼了,我卻認為根本不值得。
事實上,體育署在奧運資格賽結束後,就不補助國家隊外籍教練的薪資,改由足協全部自行吸收,體育署對於奧運莫名其妙的執著,完全不理解足球運動的世界盃賽事,甚至亞洲盃賽事,其重要性都勝於奧運會,這種連基本常識都沒有的政策走向,多年來扼殺多少運動項目的發展。
體育署自認對於選手的照顧非常到位,「奪牌選手就會有高額的獎金」,就跟學校不提供教材、課本,老師也不上課教書,只要學生考試一百分,就請他吃糖果一樣,就算有人成功了,也是因為他的天分與努力,跟學校一點關係都沒有,對於足球這種台灣幾乎沒有可能拿到金牌的項目而言,選手還是早日放棄為妙,踢足球不是個好選擇,為台灣出賽就更是找自己麻煩而已。
這不是只有足球的問題而已,其他更多運動項目的困境大多也來自體育署錯誤的觀念與食古不化,台灣運動發展的最大阻力,就在本能寺!
新聞
台灣女足備戰世界盃:球員請假「集訓」,體育署一天只想發516元

原文出處 石明謹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