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恐怖襲擊過後,美國政府誓要向恐怖組織「阿爾蓋達」算帳,特種部隊終在 2011 年 5 月 2 日,突襲頭目賓拉登的藏身之所並將其擊斃。這個曾經令人聞風喪膽的名字,隨著其屍體沉入大海而被大眾淡忘。但原來賓拉登死後十年,影響力依然健在,足以動員聖戰分子,他到底是如何辦到?
即使賓拉登死後數小時便被海葬,以防有人在陸地建立任何朝聖點,這位恐怖大王仍是很多聖戰者的範例及榜樣。這歸因於賓拉登生前深明宣傳的重要,譬如宣傳影片中甚少見他戰鬥,但總能看到他步槍不離身。這令他縱然去世已久,其魅力十足的形象,仍能持續號召群眾。
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屬下重大威脅項目的顧問 Katherine Zimmerman 認為:「賓拉登精心策劃自己的公眾形象,以培育一群忠誠追隨者。他這個作傳統打扮卻總有 AK-47 在旁、常穿迷彩背心的虔誠穆斯林形象,旨在把自己塑造成精神上及軍事上的聖戰領袖。」
分析全球安全及外交事務的非牟利組織 Soufan Center 研究主任 Colin Clarke 直言,這種精密計算的形象投射非常成功,特別是對招募戰鬥人員而言。「賓拉登雖然偶爾會因其對媒體的鍾愛而受批評,但他有足夠悟性,明白在主要平台推廣『阿爾蓋達』訊息之重要。」
20 年來,西方耗資數十億美元試圖打擊極端恐怖分子,聖戰者卻比當時更加普遍,遍及全球。賓拉登成功把波斯尼亞、車臣、索馬里等衝突,變成聖戰分子的訓練場。Clarke 指出:「他不只恐嚇要攻擊西方,還說到做到,如他計劃般把美國拖進阿富汗這場無法取勝的消耗戰。」
雖然隨著「阿爾蓋達」的衰落與「伊斯蘭國」的崛起,這兩個同奉極端主義的恐怖組織成為仇敵,卻無損賓拉登的傳奇。極端主義影片分析網站 Jihadology 的營運者 Aaron Zelin 解釋:「因他在分裂前被殺,故仍深受『伊斯蘭國』高層愛戴。某程度上,『伊斯蘭國』自視為賓拉登的真正繼承者。」
10 年過去,昔日曾與賓拉登親身接觸的聖戰者,如今也沒多少仍然在生,令賓拉登更像神話人物。而新書 Global Jihad: A Brief History 作者 Glenn Robinson 表示,在聖戰者的圈子,他的戰略仍受爭議,尤其是襲擊美國的決定,被不少極端主義者認為適得其反,往後幾乎無人跟從。
現時「阿爾蓋達」的分支,活躍於非洲薩赫勒地區、索馬里、也門和敍利亞,但較少於西方。唯獨賓拉登的名字及臉孔仍散見於商品,更有示威者會揮舞他的肖像。Zimmerman 坦言:「賓拉登在聖戰媒體受到崇拜,至今仍在宣傳中出現。」肉身雖滅,精神猶存。
原文出處 CUP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