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 1842-1940)
出身密西根大學的傑出博物學家,曾在美洲及東亞的許多地區探險、調查、採集標本,並在考古學、植物學、民族學、人種學、語言學、古生物學及動物學等領域做出貢獻。1870-73年間,史蒂瑞的旅途遍及中南美洲地區,1873年,他更踏上今日的中國、菲律賓、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地,進行採集標本、記錄語言、調查風土人情的工作。1875年,獲頒密西根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榮任密大「自然史博物館」館長,1879年升任動物學及古生物學的正教授。他的作品涉獵廣泛,不僅談論科學,也涉及道德與哲學,是位充滿人文關懷的博物學者。
內容簡介:
一部塵封百餘年的珍貴書稿,首次曝光!
1873年,Steere親身踏查台灣,走訪各地平埔族、福佬人、客家人及部分高山族,以生動趣味的筆調,記述19世紀下半的台灣原貌,及史上西洋人在台灣的探險紀事,為後世留下這部不朽的珍貴經典。
1873年,年輕的美國博物學者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遊遍中南美洲後,轉而橫越太平洋,一舉深入外人眼中神秘詭譎的福爾摩沙島,展開長達半年的調查採集之旅。當時島上的西方人士極少,像史蒂瑞這種專業的博物學家,更是鳳毛麟角,因此他以超越前人的專業視野,為後世留下這部不朽的踏查記錄。
本書的第一部分,就是史蒂瑞走訪邵族、巴宰族、賽德克族、西拉雅族及排灣族等族群的詳實記錄。他具體描繪了當地的風俗、生態、住屋、服飾、刺青、獵首、語言、音樂等面向,為消失中的台灣南島民族傳統文化,留下一幅權威性的生命圖像。另一方面,他也努力追溯南島民族的過往,從偏遠山區的八十多歲老嫗口中,記錄下一百多個西拉雅語詞彙,更從崗仔林的頭人處,用槍枝換取近30份的「新港文書」。當然,島上隨處可見的福佬人、客家人,以及各地的交通狀況、城鎮、族群關係、習俗、營生方式等,史蒂瑞也沒錯過,透過他的描述,19世紀下半的台灣社會重現在前,彷彿觸手可及。
史蒂瑞返國途中,還特別前往大英博物館圖書館,檢視福爾摩沙的相關文獻。在浩繁書帙間,他搜尋到17世紀的荷蘭牧師干治士、蘇格蘭旅人萊特,18世紀的傳奇冒險家貝尼奧斯基伯爵,以及19世紀的「安妮號事件」船難者金理、史溫侯領事等人所寫下的探險紀事、獄中日記,很多都是今日難以窺見的作品,再加上他本人的所見所聞,就構成了本書的第二部份。
本書雖寫成於1870年代,卻命運乖舛,塵封了百餘年後,才在2002年由李壬癸院士整理出版。但經典畢竟是經典,一經問世,即躋身台灣史的重要文獻,並以生動趣味的筆調,娓娓道出原汁原味的先祖歲月,值得我們細細回味。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