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臺灣為什麼重要?──汪浩政論集】
作者:汪浩。
出版社:八旗文化。
日期:2021/06/3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5524753。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
【內容簡介】:
臺灣為什麼重要?
2017至2020年,全球秩序動盪不安!
美中貿易戰、香港反送中、新冠肺炎接連發生,至今餘波未平!
面對世界局勢變動的此刻,臺灣夾在美國與中國之間,該如何應對?
國際政經專家——汪浩 為臺灣做全方位的診斷!
全面分析政治、經濟、外交整體脈絡,證明「臺灣為什麼重要」!
★Taiwan Can Help!臺灣是國際社會重要的夥伴!
★反思二○二○總統大選,郭董與韓總能給臺灣什麼啟示?
★臺灣經濟沒中國就不行?別再被中共同路人欺騙了!
★中國經濟好棒棒?錯了!中國經濟崩盤倒數計時中!
★二十一世紀美中「新冷戰」,臺灣可以成為最大贏家!
★從反送中到港版國安法,臺灣該如何撐香港、挺民主?
▉從國家認同到總統大選,臺灣正向全世界宣告:
「臺灣不只是東亞的樞紐,更是全球民主典範!」
近年來,中國不遺餘力地打壓臺灣,從軍機繞臺到限制觀光團來臺,從阻止臺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到積極搶奪臺灣的邦交國,習近平甚至在二○一九年的《告臺灣同胞書》中,宣稱「不承諾放棄對臺使用武力」……。
在這看似臺灣「最壞的時代」,卻因為美中貿易戰白熱化、新冠肺炎大爆發等,導致國際秩序大洗牌,意外為臺灣迎來了「最好的時代」。「防疫模範生」、「全球供應鏈龍頭」、「亞洲民主燈塔」……,隨著一個個標籤浮上檯面,臺灣的國際能見度也大幅提升,各國無不好奇這個位於東亞的島國,何以成為世界和平與繁榮的關鍵角色?
更重要的是,臺灣打破了「華人不適合民主制度」的迷思,堅定地告訴全世界,民主不只可以在華人社會深耕,還可以帶來經濟繁榮,更可以有效抗疫。例如二○二○年的臺灣總統大選,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秉持自由民主和「中華民國臺灣」的理念,成功創下自一九九六年開放總統直選以來最高的得票紀錄。由此可見,自由民主已是全民共識,「中華民國臺灣」更是國家的主流認同,任何一個人為切割中華民國與臺灣的主張都無法獲得多數支持,「兩岸一家親」更是難以接受的政治謊言!
▉從美中貿易戰到香港反送中,中國除了內憂外患不斷
總債務更超過國家GDP好幾倍,前所未有的大崩盤即將炸開?
相較之下,中國於二○一五年大張旗鼓地推出「一帶一路」,以「強國」之姿在全球輸出「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迫各國接受「中國模式」。在這看似中國「最好的時代」,卻因霸道的「戰狼外交」而引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不滿。其中,對抗中國最有力者,莫過於美國前總統川普,他重新檢視美中關係,甚至不惜發動美中貿易戰!
當貿易戰愈打愈烈,不難發現中國逐漸處在挨打的狀態。原來,中國雖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體質薄弱,看似繁榮的經濟實則建立在剝削勞工、壓榨資源以及大量舉債之上,國際貨幣基金(IMF)和國際金融協會(IIF)接連警告中國已債臺高築,早在二○一七年,中國總債務就已飆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三倍!此外,今天的中國還得面對房地產景氣過熱、金融亂象與龐大的養老金債務等問題。
然而,即使深陷美中貿易戰的泥沼,中國仍執意「維穩」,緊抓權力不放。二○一九年香港群眾發起「反送中遊行」,透過罷工、罷市反對中國暴政,最後竟遭到當局無情鎮壓,政府強行通過「港版國安法」,引起國際譁然。身為「亞洲自由民主標竿」的臺灣,該如何發揮臺灣價值,撐香港、挺民主?
▉縝密清晰的思辯論述+客觀詳實的數據分析
=2017至2020年臺灣總體檢報告書正式出爐!
本書將知名作家汪浩在二○一七年至二○二○年期間,於各大媒體投書的評論文章集結成冊,加以修訂、增補,為讀者呈現過去四年來,關於臺灣、中國、美國、香港乃至全球的政治、經濟、外交等全方面的整體脈絡。第一章至第三章為「臺灣篇」,分別談臺灣的國家建構、經濟,以及二○二○年總統大選給臺灣人的啟示;第四至第六章為「中國篇」,分別談中國經濟、美中關係和香港問題。
今日,世界局勢未明而中國又強勢崛起,汪浩透過清晰論述與客觀數據,證明臺灣不論在民主、經濟、國際關係等方面都有其重要價值,絕非「亞細亞的孤兒」,關鍵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對自身的認同與信心;相反地,看似強大的中國,內部實則埋著一連串的經濟未爆彈,稍有不小心就會被引爆!
不過,汪浩也指出,在國際秩序重洗牌的此刻,臺灣人除了相信臺灣很重要之外,更需要把握良機,在美中「新冷戰」中堅定地站在美國這一邊,並且充分展現守護自由民主的信念。唯有如此,才能讓國際社會看見臺灣的價值所在,進而相信「Taiwan can help」!
=================================
【專文推薦】:
羅文嘉∣前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前祕書長
=================================
【作者簡介】:汪浩
出生於上海,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考取太古獎學金(Swire Scholarships),赴英國攻讀牛津大學,獲國際關係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倫敦、香港的投資銀行工作二十餘年,退休後定居臺北,研究中國近現代史。
著有《借殼上市》、《意外的國父》、《冷戰中的兩面派》,擅長以法律、國際外交角度書寫臺灣現代史;另撰有數十篇評論文章,散見於各大媒體,以其淵博知識與清晰思路,針貶時事、點評人物。以《意外的國父》入圍二○一八臺北國際書展「非小說類」大獎。
=================================
【目錄】:
◎推薦序:一位反共銀行家眼中的臺灣/羅文嘉(前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前祕書長)
◎前言
◎第一章:關於臺灣
1.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嗎?
2.中國為什麼還沒有解放臺灣?
3.習近平會與蔡英文談判「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嗎?
4.美中「新冷戰」,臺灣怎麼辦?
5.兩岸如何借鏡兩韓對話呢?
6.臺灣如何成為國際關係的高段「棋手」呢?
7.英國為何反對航空公司更改臺灣名稱?
8.「八二三砲戰」六十週年,給臺灣什麼啓示呢?
9.臺灣如何應對美中「新冷戰」呢?
10.誰能出賣臺灣?
11.民進黨如何建構「中華民國臺灣」認同理論呢?
12.如何達成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國家認同共識」?
13.蔡總統為什麽說「中華民國臺灣」有七十年歷史?
14.從「國統綱領」到「兩國論」,李登輝如何重新定位兩岸關係?
15.如何推動「臺美復交」和「臺中建交」呢?
16.臺灣為什麼重要?──評蔡總統的元旦講話
17.再論「臺灣為什麽重要?」
◎第二章:關於臺灣經濟
18.領導拚經濟,蔡英文可以做什麼?
19.如何解決臺灣經濟的三大困境呢?
20.臺灣如何應對來自中國的「黑天鵝」與「灰犀牛」?
21.中國限制旅客來臺,臺灣怎麼辦?
22.為什麽要調整臺灣整體經貿戰略?
◎第三章:關於二○二○臺灣大選爭議
23.臺灣有必要改採內閣制嗎?
24.郭總統候選人可以回答郭董問蕭美琴的問題嗎?
25.臺灣經濟和產業發展真的岌岌可危嗎?
26.郭董手上的金鑰匙,真是臺灣人民要的嗎?
27.為什麽郭董「國防靠和平」主張有致命缺陷?
28.臺灣廟小,能供得下郭董這個大菩薩嗎?
29.郭董說臺灣經濟落後,對嗎?
30.郭董公然說謊,會被黨委書記打臉嗎?
31.郭董當總統,鴻海漲到二百五?
32.郭董如何恢復軍公教被砍的年金呢?
33.韓國瑜還記得「經國路線」嗎?
34.蔡英文「拚經濟」,韓國瑜「拚嘴砲」?
35.統獨是假議題嗎?
36.韓國瑜的「主權基金」政見可行嗎?
◎第四章:關於中國經濟
37.習近平「債多不愁」嗎?
38.中國房地產泡沫何時破?
39.中國股市還會更低嗎?
40.中國外債泡沫危在旦夕嗎?
41.中國外匯儲備夠嗎?
42.為什麼中國的銀行不值錢?
43.中國房地產業在吃「最後的晚餐」嗎?
44.習近平能夠「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嗎?
45.習近平躲了初一,躲得了十五嗎?
46.習近平能「以牙還牙」,大打貿易持久戰嗎?
47.中國「養老金」的窟窿有多大?
48.中國為什麼也搞「軍公教年改」?
49.中國居民一百一十三元養老金怎麼活?
50.貿易戰會引爆中國經濟危機嗎?
51.中國房地產的冬天來臨了嗎?
◎第五章:關於川普和美中關係
52.什麼是中美「新型夥伴關係」?
53.臺灣人為什麼應該讀川普的新書?
54.美中「貿易戰」是真打,還是假打?
55.中期選舉,川普贏了嗎?
56.習近平真的會向川普讓步嗎?
57.中美注定一戰嗎?
58.川普如果連任,會修改美國的「一中政策」嗎?
59.我為什麼支持川普連任?
◎第六章:關於香港
60.蔣經國為什麼反對「一國兩制」?
61.「八國聯軍」有權干涉香港嗎?
62.撐香港,臺灣還可以做什麼?
63.為什麽臺灣要撐香港的自由?
◎結論:全球秩序重整下,臺灣如何奮起?
◎文章出處
=================================
內容連載:
汪浩:節錄自第二章 關於臺灣經濟
二○一九年元旦,蔡英文總統談及美中貿易戰,對臺灣的總體經濟、產業發展、金融穩定帶來一定的衝擊。
蔡總統表示,臺灣的經濟體質深受美中兩國的牽動,所以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所幸在這兩年,政府一直在為這一刻做最好的準備。無論是「5+2產業創新計畫」帶領產業轉型,或者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投資公共建設來擴大內需,或是「新南向政策」的全球多元布局,努力調整過去過度依賴中國的經貿戰略,這些都是為了要來因應國際劇烈的變化。
蔡總統的這些經貿戰略大方向是正確的,但她對臺灣經濟所面對的結構性困境還是認識不足,最近國發會提報的「因應二○一九總體經濟變動政策規畫」,藉由活絡國內消費及投資,擴大內需動能來驅動經濟,仍然只是一個零敲碎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案。
臺灣經濟面臨三大結構性的長期困境,需要四項根本性政策來應對。臺灣經濟面臨的第一大結構性困境,就是國內投資不足,國外投資過度。二○○八至二○一七年,臺灣GDP從四千一百七十億美元增長到五千七百九十三億美元,增長百分之三十九,此增長只有百分之二十來自投資拉動,而一般發達國家則有百分之三十、中國有百分之四十五來自投資拉動。
同期,臺灣國際投資淨資產卻從五千五百八十九億美元增長到一萬一千八百零八億美元,增長百分之一百一十。臺灣國際淨資產額全球排名第五,是GDP的二倍多。二○一九年一月一日起,行政院「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實施三年,全面歡迎臺商回歸。
可是,財政部還在研擬《海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草案規定,匯回資金只要接受專戶控管,投入政府重點扶植產業的實質面投資,專法上路一年內匯回,可適用百分之十的優惠稅率;一年以上、兩年以下匯回,則適用百分之十二的優惠稅率。
臺灣經濟面臨的第二大結構性困境,是政府(中央+地方)財政收入占GDP比率太低,只有百分之十五,而美、日、中都近百分之三十,西歐則是百分之四十。
同時,臺灣人對舉債很反感,所以政府總體財政狀況很好,全世界排第十名,長期債務只相當於GDP的百分之三十六,歐美國家大都在百分之百左右,日本則是百分之二百五十,而且這三年來,臺灣負債比率逐年下降。
問題是政府稅收少,負債又這麼少,哪來的錢去發展公共建設?臺灣人不交稅,卻一直罵政府不會拚經濟,臺灣「又老又窮」。
臺灣經濟面臨的第三大結構性困境,是人口老齡化而勞動參與率(勞參率)太低。臺灣人均壽命八十點四歲,而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占人口總數近百分之十五,早已是高齡社會。
可是,臺灣平均退休年齡為男六十二點八、女六十點七,明顯低於南韓的男七十三、女七十,日本的男六十九、女六十七。二○一七年底,臺灣十五歲以上人口為二千零四萬,只有一千一百八十萬勞動人口,勞動參與率百分之五十九,而韓、日、美都在百分之六十三左右,其中五十五至五十九歲的勞動參與率,臺灣為百分之五十五,韓國百分之七十二,日本百分之八十一,美國百分之七十八;六十至六十四歲,臺灣百分之三十六,韓國百分之六十一,日本百分之六十五,美國百分之五十五。
臺灣老人過早退休,經濟缺乏熟練工人,增長動力不足。臺灣高齡人口勞參率嚴重偏低,和軍公教退休過早有關,但不是主因,因為軍公教占勞動人口只有百分之六。
主因是大多數勞工自雇或受雇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平均生存十三年,長年在中小企業受雇或自雇,五十歲後失業,再就業很困難,幹脆就不工作、改成料理家務了。所以,政府花錢,加大對五十歲以上勞工再就業的職業培訓很重要,鼓勵企業雇用五十歲以上的高齡工人也很重要。
搞清楚這三大結構性困境,才能對症下藥,建議蔡總統立即推出四項應對政策。首先,修改財政部《海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草案,對臺商匯回資金三年內全部免稅!
臺灣國際投資淨資產一點二兆美元,如果三年內能吸引百分之十,即一千二百億美元回流(臺灣GDP近六千億美元),投資產業升級「5+2」,資金進入實體產業發展而不是房地產,是可以通過行政措施引導的。如果三年GDP增長超過百分之二十,財政部還怕收不到稅嗎?
其次,在臺灣國際投資淨資產中,央行外匯儲備占了四千五百億美元,政府應該將外匯儲拿出百分之十,即四百五十億美元,模仿新加坡「淡馬錫模式」,成立一個主權基金,主要投資支持「5+2」的產業升級。
這個基金要找美、歐、日三十家最大的創投基金管理公司,按產業成立三十個不同基金,讓他們去找國際資本市場融資,融來資金後,臺灣主權基金可以一比一配資,可達到九百億美元創投基金規模,一起去購買美、歐、日創新科技智慧產權,連結臺灣「5+2」產業轉讓創新技術,推動技術商業化和創新公司上市。
同時,臺灣主權基金可以要求這三十家創投公司在臺灣開辦公室,把臺灣創投基金管理行業升級和國際化。
再次,臺灣有近十兆臺幣的國有資產,將其中一部分活用,通過證券化上市,可以提高經營績效和資產回報。國有財產上市發行新股占整個公司一定比率,如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四十九,政府可以保留百分之五十一以上股份,對經營有控制權。
政府可以學習各國公用事業公司上市的經驗教訓,在公共利益、員工利益和股東利益三者之間找到平衡。特別是,政府可以設立青年廉租房信託基金並將其上市融資,該基金可長期承租國有的土地或閒置的房屋,改造成廉租公寓,並利用資本市場融資,不斷擴大規模達到五千億臺幣,開發五十萬個十坪左右的青年廉租公寓,出租給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
最後,立即將「長照2.0」升級為「長照3.0」,提供全民長照服務。發達國家的長照開支一般占GDP百分之一點六,而老齡化的臺灣卻不到百分之零點二,只有三百億臺幣,服務不到二十萬人。
目前臺灣有近百萬人需要長照服務,每年需要一千二百億臺幣。但是這錢怎麼來?
建議政府立即發行五千億臺幣二十年期「長照特別公債」,盡快建立起全民長照服務產業,同時在「全民健保」基礎上,建立「全民長照保險」制度。如果將「全民健保」多收百分之十五為「全民長照」保費,每年就可多收八百億,加上遺產稅和菸稅三百億,和長照使用者部分付費,如同「全民健保」,這應該能維持「全民長照」運作和支付「長照公債」利息。發展出長照服務產業,培訓五十萬個五十至六十五歲的長照服務員,提高高齡人口勞參率,對臺灣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長遠好處。
建議蔡總統盡快召開「拚經濟國是會議」,把行政院各部會首長、各個立法委員、各縣市的首長、中央銀行行長、在野黨領導人、各工商團體和勞工團體代表,各方智庫人士等召集起來,深入討論經濟到底要怎麼拚。
這個拚經濟會議,不要討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經濟政策,而是為臺灣十年、二十年經濟升級換代規畫路線。
臺灣經濟如何轉型升級?
年輕世代相對剝奪感的問題怎麼解決?
社會如何面對老齡化?
基礎建設的水平和速度怎麼提高?這些基本問題需要全社會來集思廣益,凝聚共識。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