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症大流行至今,官方錄得的死亡數字逾 390 萬。「經濟學人」以各國大流行的死亡人數,對比沒有發生大流行的預期死亡人數,設計出統計模型,估計疫情造成的全球超額死亡人數高達 1,000 萬。大流行奪去許多性命,但在一些防疫措施較嚴格而未有大爆發的地區,例如紐西蘭和台灣,2020 疫年總死亡人數卻有所下跌。
紐西蘭 2020 年的全國死亡人數比 2019 年下跌 4.8%。在第 13 至 42 週(即在封鎖措施期間和封鎖後),每週平均死亡率比 2015 至 19 年低 11%(每十萬人口 1,234 人死亡,對每十萬人口 1,385 人死亡)。與 2011 至 19 年更長時期的歷史死亡率相比,情況同樣。
紐西蘭的「全因死亡率」在第 17 週開始明顯下降,當時已封鎖 5 週,公共衛生限制有所放鬆,但死亡率仍然低於歷史水平。這時期通常有季節性流感,流感和肺炎的死亡率因而增加,惟 2020 年新西蘭未發生流感疫情,很可以是得益於針對新冠病毒傳播而採取的公共衛生措施。
其他因素,如較少道路交通事故、停工、空氣污染和手術後併發症相關死亡,也可能是全因死亡率降低的因素之一。不過,這些影響較多在嚴格封鎖期間發生。
2020 年,台灣有記錄的死亡人數為 173,067 人,較 2019 年減少 2,357 人, 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 733.9 人,下降 1.3%。台灣在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肺炎的死亡人數有顯著下跌,分別較上一年下跌了 9.5% 及 10.2%。防疫措施或顯著防止流感傳播,從而減少流感併發肺炎的死亡人數。
觀乎香港,即使每年的流感高峰在 2020 年沒有出現,卻未有就此呈現淨死亡人數減少。香港於 2020 年有 49,800 人死亡,較 2019 年增加 2.2%。在全民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下,香港 2020 年成功避過流感高峰。然而,資助安老院舍服務和輪候資助宿位長者的死亡率仍然上升。
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提出,由於在疫情期間,院舍除體恤原因及公務外不得安排探訪院中長者;居於社區的長者社交亦減少,或嚴重影響長者的精神健康,導致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甚至營養不良。公共衛生策略固然以阻斷傳播為優先,但同時亦要探索其他措施減輕長者的孤獨感,例如利用通訊科技讓親屬可「探訪」老人,及遠程會診和輔導等等。
原文出處 CUP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