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MOVIE

【天堂電影院 Last Film Show】



片名:【天堂電影院 Last Film Show】
導演:潘納林 PAN Nalin。
劇本:潘納林 PAN Nalin。
製片:馬克杜爾Marc Duale。
迪爾莫瑪雅 Dheer Momaya。
潘納林 PAN Nalin。
攝影:斯瓦普尼爾·S·索納瓦內Swapnil S. Sonawane。
演員:巴文拉巴里 Bhavin Rabari。拉胡爾·科利 Rahul Koli。迪彭拉瓦爾 Dipen Raval。 蒂亞塞巴斯蒂安 Tia Sebastian。
剪接:什瑞亞斯·貝爾唐迪Shreyas Beltangdy。帕万巴特 Pavan Bhat。
音樂:奇爾莫林Cyril Morin。
國家:印度、法國。
語言:印度語。
類型:劇情片。
級數:保護級。
長度:約 1 時 51 分 35 秒。
發行:聯影/聯贏。
官方網站:http://www.cineplex.com.tw/。
http://www.facebook.com/CineplexTW。


★榮獲西班牙瓦拉杜利德國際影展最佳影片金穗獎。
★榮獲美國米爾谷國際影展 世界電影觀眾票選獎。
★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天壇獎/台北金馬影展 觀眾票選獎。
★美國翠貝卡電影節觀眾票選獎。
★「因為有光,才有故事;有了故事,才有電影 」電影成為夢想。
★《天堂電影院》寫給電影的情書,一首獻給膠捲電影的讚美詩。


劇情簡介
從一名鐵路車站叫賣奶茶的男孩,用他的午餐飯盒賄賂電影放映機師,換取免費看電影躲進放映室,第一次發現電影就完全被迷住了。《天堂電影院》華麗動人,悲壯而精彩,宛如述說著「電影不死」的動人告白。對於喜歡電影的人來說絕對是必看的!

關於劇情
男孩述說對電影的愛,追夢帶領觀眾重新認識電影膠片光影的迷人。
印度男孩平日在鐵軌旁玩耍遊戲,傳統印度種姓階級制度根深蒂固,直到嚴肅的父親破例,帶著全家看了一場宗教電影,從此對大銀幕上的光影深深著迷。

偷錢翹課只為了再進戲院看片,更意外認識了放映師,他用媽媽的愛心便當,換取看戲的機會,並累積許多電影知識,對電影的嚮往種子逐漸在心中流竄,於是相約和朋友全員出動,拼湊出屬於自己波光流轉、影像斑斕的電影夢。

印法合拍劇情片《天堂電影院》拍攝得令許多影迷也如癡如醉,導演的隱喻處理拿捏得法,利用純真的視角,夢想與幻滅的拉扯,為當代電影發展的宿命做註解。電影每個片段都處理的極為優秀如閃耀灼人光芒,並致敬許多影史上的經典電影和大師…絕對是每個影痴的映照。

法裔印度導演潘納林的《天堂電影院》,一名被電影撼動一生的村落男孩,和三五好友展開土法煉鋼,秘密進行一場「讓電影走出電影院」的計畫。

影片以鮮活絢爛的光作為筆觸,描繪男孩視事物爲光影組成的眼中風景,既呼應著盧米埃兄弟、大衛連、庫柏力克的電影精神,也向義大利的《新天堂樂園》致敬。並巧妙對比電影從膠捲轉換成數位映演的歷史進程,以及城鄉差距裡的人民心境,男孩即使遭多方阻撓,仍矢志觀影的不懈毅力,宛如述說著「電影不死」的動人告白。

一首獻給膠捲電影的讚美詩
因為有光,才有故事
有了故事,才有了電影


以村落男孩視角,述說對電影的愛,帶領觀眾重新認識膠捲光影的迷人
關於電影

《天堂電影院》於2021年在金馬影展舉行首映,並入選青少年「影迷新世代」企劃單元
,影迷一致好評推薦。本片闡述觀眾情懷的印法合拍劇情片《天堂電影院》,也能令影迷癡醉,導演的隱喻處理拿捏得法,利用純真的視角,夢想與幻滅的拉扯,為當代電影發展的宿命做註解。電影每個片段都如中華一番的小當家上菜那樣,閃耀灼人光芒。

大導演潘納林透過這部電影像是對自己童年致敬。電影裡的主人公薩邁和導演本身一樣,自小不愛學習,追求自由,希望成為一名電影導演。除了上下學,薩邁日常的工作就是幫父親到路過的火車邊吆喝,叫賣奶茶。出於對電影的狂熱,薩邁不止一次潛入電影院偷看電影,不斷在固執的父親面前表明自己想從事電影工作的願望。

在《天堂電影院》的時代背景裡,拍電影是個低賤的工作,不符合主角家庭婆羅門的身份。《天堂電影院》表現出導演對於膠捲的熱愛和懷念。這種熱愛,在薩邁身上淋漓盡緻地體現:寧願逃學,寧願不吃飯,去看電影的真誠,看電影時眼神的清澈,看到膠片裡的幽影的笑容。

火車上“捕光”的較真……電影裡的一句話:“光能催生故事,再由故事能催生電影,感動眾人萬分。在電影中,我們透過薩邁的視角,回顧了早期膠捲電影的工作原理和放映流程,當時數位電影尚未出現之時,網路尚未普及的炙熱年代,《天堂電影院》激起了影迷們的時代眼淚與懷念。

《天堂電影院》映射了印度的風土人情和社會變化。英語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會說英語就意味着有文化,所有的廣告文案都變成了英文字母,衝擊只會說印度方言的鄉下人。在電影裡嶄露了導演對種姓、階級的不平等是包容的。

從鏡頭上,電影給予各階層的人以尊重,薩邁對拍電影的追求亦是對種姓制度的挑戰與衝擊。電影後期膠捲的發展也意示著:文明的進步和資本主義生活方式在印度自上而下的滲透。導演希望打破外界對這一國家的刻板印象。

《天堂電影院》把我們帶到印度南部農村鐵路邊上的村落,這裡景色秀麗,人們生活拮据但單純淳樸。電影裡給了很多薩邁母親做飯的鏡頭,裡邊的菜色不是想象中的黑暗料理,而是色香味俱全,讓人垂涎。此外,電影中的父子親情也相當令人動容,絕對是一部非常值得看,有想法的電影。

關於導演 潘納林 PAN Nalin
印裔法籍導演潘納林,具有製片及編劇身分,九○年代起為BBC、Discovery等頻道拍攝紀錄片,成績不俗。2001年執導首部劇情長片《色戒》便獲得商業和評論上的成功,受國際影壇矚目。作品包括《憤怒的印度女神》、《跨越心世界》等。

他自小不喜愛上學,因討厭受束縛的生活模式,他終日沉迷於畫畫的創作興趣,追求天馬行空的電影世界,在九歲時便立志要成為全方位電影人,所以日後多套電影,除了親自執導外,更兼任編劇與監製。

長大後,如願以償於印度的製作公司工作,上班不足數月便被受老闆賞識,正式擔任導演拍攝電影,從此蜚聲國際,數度與多間國際媒體公司合作,他曾與好萊塢巨星妮可基曼與強尼戴普合作合演過電影,導演的其他作品包括《印度神奇世界》1999、《阿育吠陀:存在的藝術》2001、《輪迴》2001、《憤怒的印度女神》2015、《花之谷》2006、《天堂電影院》2021。

關於男主角 巴文拉巴里 飾演 薩邁
巴文拉巴里(Bhavin Rabari) 飾演薩邁。導演從3000個孩子中挑出他和與其他五個來自查拉拉幫的孩子一起扮演,他之所以能夠被挑選倒是因為他和導演來自印度偏遠偏遠地區,這樣才能自然地獲得正確的肢體語言。

此外,這些孩子有一種在廣闊的空曠和開闊的天空中長大的感覺。他們也說方言。最重要的是,這些孩子來自普通家庭,他們習慣於“一無所有”。正因為如此,他們具有驚人的創新意識和從無到有的創造意識。所有這些品質使我能夠專注於我的角色和講故事。

關於配樂 奇爾莫林
奇爾莫林(Cyril Morin)是法國南配樂作曲家,1962年出生,代表作品《Distance》他自6歲開始學習音樂,隨後在國家音樂學院裡主修古典吉他,同時開始喜歡上搖滾和布魯斯。在學習期間他加入過不同的音樂團體,不停地參與各類演出直到1982年。隨後他做出平生第一個決定來到了巴黎。

他不斷地和一些藝術家或製作人合作,這樣的合作讓他學到很多其他類型的音樂及一些錄音技巧。1990年他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張錄音專輯《Distance》。1993年西里爾第一次為Pan Nalin執導的影片《Khajuraho》擔當配樂,其後他在為一些影片配樂的同時,開始製作他自己的專輯《Flood》和《String Quartet》。

1995年西里爾為Natasha de Betak製作的《Kaal》受到世界範圍的好評。2001年開始,西里爾多次與Pan Nalin合作,為《Ayurveda-art of being》,《Samsara》,《spiritual love story》等影片配樂。2003年西里爾憑藉他自己的專輯《Western Panson》打開了美國市場。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