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初選3日迎來「超級星期二」,民主黨總統提名人之爭漸趨白熱化。
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初選前四站累積的代表人票最高,在民調上也一馬當先。四年前他在「超級星期二」敗給希拉里·克林頓,最終丟掉黨內提名,如今力求不重蹈覆轍。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在奪得南卡羅萊納州勝利後,凝聚黨內建制派的支持,展現後來居上的態勢。而億萬富翁布隆伯格(Mike Bloomberg)將首次登上初選選票,檢驗他砸下5億美金競選,究竟是一場遊戲一場夢,還是終究值回票價。
選舉結果正在逐步揭曉。目前公布的出口民調顯示,桑德斯拿下家鄉佛蒙特州的勝利,而拜登則在中間選民人數多的弗吉尼亞州和北卡羅萊納州勝出。
「超級」在哪?
73歲的弗吉尼亞州居民貝蒂(Betty Charles)當日清晨就到票站投票,並擔任志願者宣傳民主黨的選舉動員活動。在她看來,「超級星期二」是決定未來四年美國政治的關鍵一日,因為今日的贏家很可能將在11月的大選中對壘現任總統特朗普。
美國通常在二月或三月的一個星期二舉行「超級星期二」選舉,顧名思義,這天對選戰起關鍵影響。今年,14個州同時舉行選舉,選民在地域與人口組成上十分多元,可從結果一窺參選人對美國選民的號召力。
早前舉行初選的四個州決定哪位參選人一馬當先,但至於誰能笑到最後,關鍵要看超級星期二的賽果。現任總統特朗普與前任總統奧巴馬、克林頓都在超級星期二勝出,一舉拿下黨內提名後,贏得入主白宮之戰。
超級星期二將決出1357張「承諾代表」票歸屬,佔總票數的三分之一。美國人口最多的兩大州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都將在當日舉行初選,前者首次在超級星期二投票。跟大選不同的是,初選並非贏者通吃,而是按得票比例分配代表人票。
參選人若得到總票數過半的1990張代表人票,即能取得黨內提名。如果未有參選人獲得過半數支持,由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成員、國會議員組成的771名「超級代表」將加入投票,直到有參選人獲得提名所需的過半票數為止。
桑德斯PK拜登
弗吉尼亞州選民貝蒂此前心儀參議員克洛布徹,但在投票兩天前決定倒戈拜登。
「如果我沒投票給拜登,就等於把票投給了桑德斯,」貝蒂對BBC說。
在初選前幾站岌岌可危的拜登,在非裔美國選民眾多的南卡州起死回生,並在超級星期二之前搖身一變成黨內建制派眾望所歸的參選人。原本幾乎三足鼎立的溫和派,突然達成大整合,參選人克洛布徹(Amy Klobuchar)與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相繼退選,與多位民主黨重量級政治人物表態支持拜登。而在進步派中,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仍在與桑德斯競爭,但至今未能取得亮眼戰績。
在BBC記者到訪的弗吉尼亞州,拜登的民調支持率在兩天前為20%,落後桑德斯5%。根據選情統計網站FiveThirtyEight的民調,在溫和派參選人紛紛退選後,拜登支持率激增到40%,一舉超越了桑德斯。
原本進步派與建制派的混戰,似乎一下子變成了桑德斯與拜登一對一的決戰。
桑德斯自我定位為民主社會主義者,主張公立大學免學費,並提供全民醫保。「這個免費,那個免費,但根本無法成真,」貝蒂形容,桑德斯總是滿腔憤懣地叫嚷,但在政務上一事無成。在1991年至2007年,桑德斯擔任國會眾議員16年期間,只有一項他領導起草的法案獲得了通過:重新命名佛蒙特州的一座小鎮郵局。
拜登一直自我宣傳為持實務政見、具豐富執政經驗,批評桑德斯過於理想主義。但在進步派支持者看來,拜登擔任了八年副總統,政治生命已近終結,缺乏全新執政理念。他所代表的溫和派政客,無法為美國帶來根本性變革。
「其他候選人總作出妥協,只有桑德斯設定高遠的目標。」 一位桑德斯的支持者此前對BBC說。
「不差錢」的億萬富翁
前紐約市長、億萬富翁布隆伯格在超級星期二首次登上選票,可能成為桑德斯與拜登之戰中半路殺出的程咬金。
布隆伯格作出了一場豪賭,放棄前四站初選,把賭注都壓在了超級星期二 。自11月底參選至今,他已耗費的競選經費超過其他民主黨參選人花費的總和,競選廣告鋪天蓋地,遍布美國各地各類型媒體。連在不參與總統大選、只參與黨內初選的美國海外領地波多黎各,當地主要電視台上每隔15分鐘就會播報他的西班牙語廣告。
就算選情不利,「不差錢」的布隆伯格也無需擔憂燒光競選經費。若他在超級星期二略有斬獲,他可寄望爭取700多位”超級代表”的支持來獲得黨內提名。但如果他在超級星期二一敗塗地,繼續競選意義不大。一旦布隆伯格退選,拜登有望收獲更多中間選民的支持。
可選性悖論
在本屆大選中,縈繞在民主黨人心頭的最關鍵問題是:誰能夠擊敗特朗普?
投票後,貝蒂向其他民主黨選民派發黨內動員活動的傳單,上面沒有印上任何民主黨人的頭像或名字,反而是印上了特朗普的照片,以大號加粗的字體寫著:”擊敗特朗普”。
貝蒂坦言,民主黨此前有超過20名參選人,然而沒有一個人讓她眼前一亮。
「但我會以最高的熱誠支持任何最有希望擊敗特朗普的民主黨候選人,」貝蒂說,她如今認為,這個人是拜登。
她希望在有生之年目睹美國出現第一任女總統,原本還寄望民主黨出現象當年奧巴馬一樣年輕、有活力的參選人,但她最終投票支持的是77歲的拜登。
明年入主白宮的總統勢必超過70歲。特朗普73歲,桑德斯與布隆伯格78歲,主要參選人中唯一的女性、參議員沃倫也即將邁入古來稀之年,而他們又全都是白人。
可選性(electability)在近年來成為美國選舉的輿論焦點,許多選民放棄自己最青睞的參選人,轉而選擇他們認為能凝聚最廣泛支持的人。但在諸多往例中,這個概念往往成為攻擊女性與少數族裔參選人的武器,而年長的白人男性政客則被普遍視作最安全穩妥的選項。
「人們扮演起政論家,選擇最可能勝選的候選人,」美利堅大學女性與政治學會的執行會長(Betsy Fischer Martin)此前受訪時說,選民受媒體資訊影響,這讓「女性候選人勝選機會不高」的刻板印象越來越根深蒂固。
左翼的桑德斯也飽受可選性不足的批評,選民們通常認為,溫和派的參選人才能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
不符合傳統可選性定義的政治人物要如何打破這一魔咒?
長期輔助桑德斯的政治顧問維佛(Jeff Weaver)說,唯有「成功乃成功之父”,換言之,桑德斯必須在初選一路保持勝利姿態,才能漸漸說服選民,他能在總統大選中打敗特朗普。超級星期二是桑德斯「可選性」的一場重要試煉。
原文出處 BBC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