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南文化叢書》昨天一口氣發表七本新書,從《台南巷弄文化》、《台南文學步道》、《台南博物館》、《台南府城舊街新路》、《台南府城古井誌》、《台南府城市場誌》到中英文合輯的《城鄉風貌台南》,呈現台南多元的風貌。而府城八十口古井中,中西區、安平區合計就超過半數,反映府城開發歷史。
早期沒自來水時代,民眾鑿井取水,《台南府城古井誌》作者曾國棟調查府城荷蘭時期至民國五十年代開鑿的古井,現存八十口中,中西區有廿七口、安平區廿一口,與台南市最早開發的地方相符合,呈現府城歷史紀錄。
曾國棟說,台南府城西緣海岸線的地理環境變化,也可從古井看得出來,北從烏鬼井、赤嵌樓井、帆寮街井、南到原台南地方法院一帶的馬兵營井,正是昔日府城西緣的台江內海海岸線。
許多古井擁有故事,他以南區竹溪寺八卦井為例,井口為圓井、井壁以紅磚交錯砌疊,據傳是因為朝井裡投擲小石頭後,會產生八卦形的水波紋,因而得名,目前雖然已經無水且封井,但乾涸的井底可看到殘留許多小石頭,可以想像早期民眾好奇嘗試投石的景象。
陳桂蘭《台南府城市場誌》涵蓋府城的零售市場、夜市,以及批發拍賣市場、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水交社市場等特色市場,引領民眾走訪各種不同的市場。
其他還有曹婷婷《台南巷弄文化》、黃文博《台南文學步道》、左美雲《台南博物館》、張耘書《台南府城舊街新路》。另外還有蔡聖欣翻譯的《城鄉風貌台南》中英文合輯,讓外籍人士也可深入了解台南城鄉文化風貌。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