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政府為帶動高齡化的農業,積極推廣國產食品出口之際,一些年青商家乾脆「連種帶苗」落戶外地,在異鄉生產或加工日本水果。他們希望令「JAPAN」這個名牌下的農產品,以較相宜的價格吸納更多消費者,藉此在海外市場對抗廉價的「山寨貨」。
「時事通訊社」報道,初創公司「日本農業」現於泰國北部清邁,種植「章姬」這個日本品種的草莓。溫室之中,以日本的培植技術為基礎,配合泰北的氣候悉心栽培,果熟後由當地從業員逐粒摘下,裝進寫有「SAKURA ICHIGO」字樣的盒內,於泰國的超市發售,每盒定價只是 1,000 泰銖(約 259 港元),以真正「日本種」的草莓來說可謂划算。
該公司亦把日本出口草莓引入泰國,以每包 1,000 泰銖的價格發售。這樣不只是富有人家,還吸引不少偶爾才奢侈一下吃日本貨的中產階層。年僅 28 歲的社長內藤祥平以豐田汽車的 Corolla 和 Lexus 舉例,指前者為國外製造的大眾車,後者則是 Made in Japan 的高級車,結合兩個品牌能得出相乘效果;為了拓展市場,就需要有像 Corolla 般價錢大眾化的產品。
以奈良縣為據點的 Japan Farm Products 則選址柬埔寨,主要進行農產品加工,把不合規格的日本水果製成乾果。由於成品「價廉物美」,業務得以急速擴展,甚至「反進口」到日本的便利店及超市。37 歲社長阿古哲史指出,像是全球廣為人知、在北美等地也設有工場的萬字醬油,「若要進軍國際就不能只靠出口。就像日本的製造業一樣,農產品及其加工品自然也要在海外設立據點」。
「JAPAN」這個農產名牌正因盜版貨而受打擊,研發多年的晴王麝香葡萄,就被人盜取果苗於中國及韓國培植,以廉價搶去大批顧客。當局立法阻止苗種非法外流,內藤卻認為以攻為守方為上策。「在海外活用日本的苗種及技術賺錢,令人更有動力守護種苗。」他計劃以授權經營模式,委託外國公司生產日本種農產品,日本的開發者則可收取授權費,希望藉此保護品牌並從中獲利。
惟內藤強調,授權經營的成功關鍵,在於「值得信賴的當地生產夥伴」。阿古亦提及在外國尋找合作夥伴的重要性,認為「正是這種場合,必須得到日本政府支援」。野村集團農業事業規劃諮詢有限公司的調查部長佐藤光泰分析,現時光靠高價出售高質產品的策略,難令日本食品出口額達到政府的目標 —— 從目前的約 1 萬億日元,增至 2030 年的 5 萬億日元。因此他建議:
“為了把日本的優良品質,從當地富裕層拓展至中產,在保護品種的前題下,國家應該支援海外生產。嚐過『海外產日本種(水果)』的人,必會想吃真正的日本產。百貨應百客,國內農業才不至空洞化。”
原文出處 CUP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