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rd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完整版
今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由美國導演 Anthony Giacchino 執導的 Colette 奪得。Colette 講述第二次世界期間參與「法國抵抗運動」的 Colette Marin-Catherine,多年後以 90 歲高齡,首次到訪其兄 Jean-Pierre 當年死亡的地方:德國米特堡-朵拉(Mittelbau-Dora)集中營。直面悲痛回憶,對 Colette 來說是一場「艱難的朝聖」(difficult pilgrimage)。身為觀眾,能從觀影得到甚麼?Colette 的製作人員,便向英國「衛報」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
Colette 由「衛報」發行。日前,導演 Giacchino 領獎時,便指香港示威者等「不會被遺忘」,亦提到拍攝紀錄片的原因,就是要確保裡面的人不被遺忘。導演在「衛報」的訪談中,引述 3 月 15 日 Colette 獲悉該片入圍奧斯卡後向工作人員表示:「電影在全球登場,令 Jean-Pierre 不再湮沒於朵拉的黑夜迷霧中。」導演也形容,可以為 Jean-Pierre 保留記憶,「是製作這部電影最有價值的一部分」。
保留、講述記憶,是 Colette 及製作方關心之處,但對主角 Colette 來說,這段記憶卻是她想要忘記的東西。導演在去年 11 月另一篇訪談提到,第一次與 Colette 見面時,便對她堅強的意志及清晰的戰時記憶印象深刻。及後,製作方希望 Colette 能前往集中營,讓他們拍下這個故事。不過導演提及:「Colette 發誓永遠不會去德國。她坦白告訴我們,過去 70 多年她一直嘗試忘記這一部分記憶。」
製作方能成功說服 Colette,跟傳承記憶不無關係。導演坦言:「即使對構思很感興趣,但我們認為,若僅為探望她哥哥去世的地方而沒有其他目的,便無法把這個建議提出來。」製片人 Alice Doyard 則分享:「就在當時,我發現法國埃爾福附近的舊圓頂大暗堡歷史中心(La Coupole Museum)正進行一個記錄法國人被驅逐到朵拉的歷史項目。那裡有一位 17 歲、心懷抱負的歷史學生 Lucie Fouble。我們聯想到,若能令 Colette 察覺記載昔日悲劇能影響後代,那 Lucie 陪同造訪就顯得無價。亦正是這點,說服她踏上旅途。」
Colette 的攝影指導 Rose Bush 早前接受另一家媒體訪問則認為,Colette 身上一直有那股勇氣,但同時一直背負創傷。「她為了生存,不得不忘記過去戰爭對她一家做成的傷害,以繼續前行。Colette 正融合了遺忘與記憶這兩種生存方式。」Bush 運鏡下的 Lucie 與 Colette,也正正是兩種面向。文章提到,鏡頭下的 Lucie 是樂天的化身,Colette 則代表背負重擔。
在紀錄片結尾,Colette 坐在白色工業房間窗前,Lucie 則手持 Jean-Pierre 肖像站在她身邊,Bush 透露這樣的場景安排有一番考量。「我們想讓消失在黑夜迷霧的 Jean-Pierre,回復一種當時身為年輕人的尊嚴。 」她指,Colette 堅信應該在房間拍攝最後的鏡頭,藉由另一人提著 Jean-Pierre 的照片,代表被希特拉勢力消聲多年的兄長,終於奪回話語。Bush 亦認同 Colette 想要表達 Colette、Lucie 及 Jean-Pierre 三人的故事,用上述鏡頭最為適合。
要讓過去的人永遠活著,記錄並傳揚或者是唯一方法。導演的得獎致辭,亦離不開回應拍攝紀錄片的意義。如 Doyard 所言:「在當今充滿挑戰的時代,這齣紀錄片提醒我們,面對全人類的威脅,我們需要集體思考對策。Colette 與 Lucie 兩位不同世代的女性,今天引起深刻的共鳴。當年許多人放棄希望,但 Colette 仍與邪惡抗爭。我們必須傾聽她的故事。」
原文出處 CUP
分類